任天堂VB的一些游戏及画面效果
任天堂在VB上的惨败让整个游戏界都开始审视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之间应当保持怎样的平衡,以至于在后来十余年的时间里,许多公司都不再敢将VR带入商业领域这一“雷池”半步,这一现象直到2012年Oculus在Kickstarter上开启众筹后才逐渐改变。
廉价VR设备层出不穷
尽管2012年时的Oculus只不过是一家刚成立的公司,但它迅速引起了用户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最值得称道的是,Oculus将设备的价格拉低到了300美元(约合1900元人民币,而索尼在同期推出的头戴式显示器HMZ-T3的售价则高达6000元人民币),大幅降低了用户进入的门槛。后来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了,国外软件以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Oculus,也直接促使VR设备从冷宫搬到了科技行业热火朝天的舞台中心。
Oculus Rift DK2
另一个在VR相关领域上做出长时间探索的是索尼。索尼在2010年公布了“Project Morpheus”,在2011年末发布了被命名为“头戴3D私人影院”的穿戴式显示器HMZ-T1--虽然并未主打“虚拟现实”的口号,但HMZ这一设备在原理上与后来的Morpheus高度相似,后续还推出了HMZ-T2与HMZ-T3等升级产品,并在2013年推出了针对医疗领域的头戴3D显示器HMM-3000MT。在2014年的GDC大会上,索尼公布了Project Morpheus的更多细节并提供实机体验,而HMZ系列头戴式显示器自此也完成了使命,宣布停产,将接力棒交给了Project Morpheus。
索尼HMZ-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