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孤独的托马斯》评测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虐待玩家,那这款游戏只能称为垃圾。好在在历经了随时会掉落谷底的阶梯,深不见底的水池和熊熊燃烧的火坑等等磨难后,玩家第一次遇见了伙伴——一个黄色的小方块。就是这个黄色的小方块,让小编明白了《孤独的托马斯》最终想传达的思想,是对人与人之间羁绊的歌颂。
#_2428955_#原本很难逾越的沟壑在有了小黄块的加入后变得轻而易举,但玩家需要去思考如何借助伙伴的力量克服难关。随着小黄块的加入,游戏的角色切换模式也开启了。玩家可以点击左右两边的色块来切换角色,以此来控制两个小方块互助。一个人的旅途变成了两个人的互助,然后,他们又遇见了新的伙伴——一根黄色的长条、一块蓝色的大方块和一个横着的红条。(后期会有紫色和绿色方块出现)
五个小伙伴各有各的特色,小编暗自给他们取了外号,红色依旧叫托马斯,黄色小方块叫土豆,黄色的长条叫竹竿,蓝色的方块叫大番薯,红色的横条叫扁豆。托马斯属性中庸,比较平衡;土豆长的矮跳的低,但是身体软软的,可以通过很矮的通道;竹竿是高富帅,跳的高飞的远,身材修长,可以让队友爬到更高的地方;大番薯作为体积最大的家伙常常会挡道,但它可以浮在水上让小伙伴通过水池;扁豆作为唯一一个横着的伙伴,总在特殊关卡大放异彩,而本身也可以作为弹簧让伙伴们跳的更高。
有了这么多小伙伴的加入,通关变得有趣多了。玩家可以根据关卡地形任意组合,运用小伙伴各自的特点来克服关卡里的陷阱,游戏的策略性也在这里凸显出来。现在回过头去看看最开始的那些关卡,会不会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慨呢?小编其实很羡慕托马斯,因为虽然他原本孤单一人,但最终还是寻到了一起前行的伙伴。相比小编这样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的人来说,托马斯是幸运的。
游戏到后期也不再是单一的黑色阶梯,而出现了水、火这些亮丽的元素,关卡中也不再是死气沉沉的黑色,而加入了许多活动的机关。游戏整体也不再透露出悲伤和孤独的氛围,而渐渐向着欢快轻松的路线前进。不得不说,《孤独的托马斯》在游戏氛围的渲染上是很多游戏望尘莫及的,甚至很多游戏连想都没想过这一点。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孤独的托马斯》评测
在快餐游戏尸横遍野的时代,游戏的本质已经开始腐烂,更别提游戏内涵这样深层次的东西了。有人说这是因为开发商的错,是他们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但事实上《孤独的托马斯》一直被人们称为冷门游戏,难道这也是开发商的错,还是我们仅仅是用开发商当做盾牌。小编觉得,是我们自己的惰性决定了现今的游戏市场,开发商只是顺应了我们的心态罢了。所以《孤独的托马斯》就算在副本中“机关算尽”,最终也只获得了“坑爹游戏”这样的评价。
当然,小编觉得60大洋的门槛费也确实偏高,虽然游戏可以作为艺术去欣赏,可以作为人生哲学去体会,但仍不能逃脱它本身是个游戏的事实。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它是否对得起这样的价格还需要斟酌,如果是单纯收藏,我也不觉得需要这么高的费用。艺术的价值虽然不能用常理来推敲,但不代表打上艺术的标签就可以随意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