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饥荒》比较缺乏“参与感”
作为独立制作的游戏,《Minecraft》必然会面临推广的问题,而这方面的经验肯定会更加能给国内的独立开发者一些启发,毕竟你不可能去复制一个《Minecraft》……
口碑效应:从“不做推广”到“不用做推广”
在2009年5月1日,Markus在独立开发者论坛TIGSource上传了《Minecraft》首个可玩版本。他提醒道,“这是一个alpha版本,所以有时候会崩溃。”其他论坛写手很快就开始探索Markus所呈现的这个方块世界。其中涉及许多挖掘、建设和讨论。游戏偶尔会崩溃,但即使是在初期阶段,这款游戏仍然令玩家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吸引力。
游戏上线仅隔数分钟就收到了玩家反馈。其他人也纷纷跟贴,发布了自己的建筑图片。例如,城堡、堡垒、神秘的财宝箱等等。有些人写道自己原打算做一艘船,但太难看了所以不敢公布。
Markus怀着极大的兴趣回贴,倾听他们报告漏洞,并同他们探讨《Minecraft》的未来计划。家人和好友都记得他讲到《Minecraft》究竟有多受欢迎时那种神彩飞扬的样子。TIGSource每天都在上传许多新游戏,但仅有少数能够得到像Markus的作品这么多人的共鸣。他开始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许这次他真的下对了赌注。
正是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图片让越来越多玩家进入“我的世界”
在6月早期,Markus在其博客描述了他所预期的定价模式。那些已经为游戏付费的用户之后将可免费访问所有的更新内容。他还将推出一个免费版《Minecraft》,但这个版本只有一半的内容。那些立即购买了《Minecraft》的玩家将可得到优惠。当游戏进入beta开发阶段时,其售价将增长至20美元,而完整版售价将达到26美元。在6月12日,Markus开始接受订单。24小时之后,他点击销售数据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15人付费购买游戏。在24小时中,他的PayPal帐户就进帐超过150美元。
Elin和Jakob是最早发现早期的成功销售对Markus所产生影响的两个人。Elin记得Markus如痴如狂地追踪游戏不断增长的销售数据。很显然Markus非常关注游戏的早期市场反应,每日7份销量已经十分令人不可思议。
Markus最初认为这些销量不过是一时之热。但每天该游戏开发者论坛上都有人在讨论这款游戏,其规模不断壮大,访问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游戏销量持续上升,最初较为缓慢,后来逐渐加快。Markus快速做了个计算:如果我每天的游戏销量超过20份,那就接近于体面的薪水了,如果是这样,他就打算辞职,并全心全意做这个项目。
如今已经被微软25亿美元收购的Mojang自然不愁推广的问题,但口碑的积累已经让《Minecraft》能在很多平台上得心应手,PC之后,XBOX、安卓、iOS、TV上都上线了该游戏,尤其在号称“应用晴雨表”的iOS榜单上,售价7美元(45元人民币)的《Minecraft》表现可以说惊艳,毕竟这种高收费的游戏叫好又叫做的确实不多。
口碑效应体现到移动游戏领域 效果还是那么明显
转战移动端:PC移植该怎么简化 抓核心用户
前言已经交代了《Minecraft PE》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但实际去玩这款游戏的玩家恐怕失望者会更多,为什么?这是所有PC移植移动端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简化”,MC是基于java开发的沙盒生存游戏,游戏玩法当然非常复杂,节奏更加慢,明显不符合移动游戏的要求,要简化是必然,上一页 [1] [2] 在本页阅读全文